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首期社区应急自救科普活动顺利举行

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首期社区应急自救科普活动顺利举行

    2017819日下午,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携手成都市锦江区永兴社区、成都信义公益服务中心在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开展了基地首期社区应急自救科普活动。来自永兴社区约60名居民参与了此次科普活动。

    88日,九寨沟县地震后,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加紧与成都市各社区联系,以社区应急自救能力提升为目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本次科普活动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题,开设了地震模拟平台情境体验、正确拨打求救电话、常见外伤止血包扎、家庭逃生模拟体验以及绳索自救互救技能课程。


    课程开始前,科普基地工作人员曹老师以参加者对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建筑格局和安全逃生通道的认知情况调查,引入此次培训的主题。曹老师先让社区居民评估自己所在学院的位置,然后询问大家对从教室到安全场地的通道有几条?那些是安全通道?若此时发生了紧急事件,我们要逃到安全区域呢?通过这样的引导,社区居民很快进入了角色,投入到接下来的训练中。



曹老师通过小调查引入课程

   
在如何正确拨打求救电话、常见外伤止血包扎科普课程上,鄢婷婷老师仔细讲解了拨打120119等注意事项和正确拨打方式并设定报警情景让大家练习。在常见外伤处理环节,鄢老师讲解了头部、上肢、下肢等不同部位的止血方法,并耐心指导大家练习包扎。



鄢老师设置报警情景,引导大家说出正确报警方式



不同部位的止血方法



不同部位的包扎方法

   
成哲老师,讲解了古代结绳的广泛用途以及现代生活中常用的几种结绳方式,最后重点教授了灾难逃的绳结技巧,并带领大家开展家庭模拟火灾逃生训练。



许老师教大家如何打常用的绳结



打绳结的操练时间



火灾逃生绳结 及逃生演练



模拟火灾逃生

   
在地震模拟体验环节,曹老师讲解了地震前中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应对处理方式,在大家体验地震平台时,纠正大家的错误行为




地震知识小课堂


课程结束后,永兴社区马书记引导参加此次活动的小朋友分享了自己今天的体验,大多少小朋友说到,学到了非常实用的逃生技巧





大家分享感受

    最后,曹老师对今天的活动做了总结,她提到,四川大学谢和平曾经说过“地球人都要有灾害的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的教育”。人们灾害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今天永兴社区的家长们迈出了这一步,给孩子们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希望各位家长们继续关注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关注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参与基地举行的各项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