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社区应急自救科普活动精彩继续

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社区应急自救科普活动精彩继续

8月动通26日下午,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携手成都信义公益服务中心、成都市锦江区永兴社区举办的社区应急自救科普,相隔一周后又和大家见面啦。本次活过亲子营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将应急自救知识融合到亲子活动中,在科普知识的同时加强亲子关系建设,受到参与者的一致好评。本次科普活动是跨社区的亲子活动,除了永兴社区的亲子家庭,还有来自川大的亲子家庭。


本次科普活动,有很多熟面孔,又增加了很多新面孔。下午2点,活动开始。


有序签到


签到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世界灾害地图》

今天的活动开始前,曹老师首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上周的课程,然后介绍今天的课程:火灾逃生绳结技术、CPR医学急救、地震体验。火灾逃生绳结技术和地震体验上次活动已经学习了初步知识,今天的活动要在前期的基础上加深并加强演练。CPR医学急救是一门新的课程,大家迫不及待想要吸收新知识了。

引导小朋友回顾上周课程

首先是火灾逃生绳结技术,还是许老师给大家授课,上周学习过的小朋友也积极担当小老师,帮助新来的小朋友学习。接着许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火灾逃生演练,主要是小朋友参与,听了老师讲解的大人们,也在一旁不时提醒。


绳结讲解中,大家认真投入



小老师手把手教学


烟雾报警响起,大家有序撤离


逃生中有人晕倒,刚学的逃生绳结派上用场

    接着,就是大家期盼的CPR医学急救课程。鄢老师首先给大家讲解了什么是CPR,它是心脏复苏的简称,即: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本次的课程,我们将系统的学习怎么使用CPR来救助心脏暂停的患者,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这个课程,鄢老师要求家家都要演练,而且必须正确,因为CPR不规范,不仅不能救人,还会伤到人,对使用CPR救护的人,必须正确掌握救人技巧。接着,鄢老师为大家实际示范了怎么样为一个没有呼吸的病人做心肺复苏。大家很快掌握了要领。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紧密配合,严格按照科学的步骤进行:确认环境安全——检查反应和呼吸——启动应急系统。30次按压,2次呼吸一个循环, 5个循环;心肺复苏后把患者头偏向一边。经过实际操作,大家都成了急救高手。想到以后遇到紧急情况,自己也可以专业的救助别人,心里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心肺复苏讲解



心肺复苏练习

最后一个模块,地震平台体验。虽然上次课学习过了,但是这次演练,大家武装到了牙齿,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细化分解:1、震感判断 2、快速关闭室内水电气;3、就近找安全区域蹲下、抓牢、抱头、遮挡;4、地震晃动停止后,按正确逃生姿势,有序撤离。



地震时正确行动


地震结束,有序撤离

    下午4点半,课程顺利结束,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大家一致表示,这么有意义且和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还想继续参加,至此本期社区应急自救科普活动完美落幕。

    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活动课程设计与指导负责教师田兵伟老师指出,亲子营活动是防灾减灾知识科普的有效形式之一,将家长和孩子的训练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让参与者更加认识灾害、了解灾害,掌握自救互救技能。今后基地将开发更多课程,走进社区开展科普活动,让灾害教育走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