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携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都市委员会
举行应急志愿者应急能力提升科普活动
2017年10月24日至26日,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携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举行应急志愿者应急能力提升科普活动。本次科普活动,共有来自成都市各高校、社区团委、街道办事处、企业等机构的60余名应急志愿者参加。10月24日上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都市团校冯卫副校长主持科普开班活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都市委志愿者工作部周净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周净副部长提到:“应急志愿者的建设是应社会发展需求产生的,现代社会建设需要越来越多具备较高素养的志愿者发挥作用。希望能够参加此次科普活动的志愿者们珍惜这次科普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并预祝此次科普活动取得成功。”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人为造成的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对人类生活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已有研究表明,志愿者在灾害教育,灾后救援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科普活动,旨在提升志愿者的备灾、防灾以及自救互救技能,使其在使其防灾减灾教育及灾后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与成都市团校经过几个月的沟通与筹备,设计了应急志愿者团队组建、灾害制图技能、轻搜救、突发事件逃生演练、医学急救技能、灾后心理应急与干预等科普内容。
在24日的应急志愿者团队组建科普活动上,科普基地石老师,科普了应急志愿者的概念以及应具备的能力,并通过各类活动,提升应急志愿者的组织管理、物资收集、团队协作能力。
应急志愿者团队建设
下午,科普基地田老师通过分析“杭州保姆纵火案”的起火、逃生、营救过程,引出家庭逃生计划和防灾意识的重要性,强调应急志愿者们更应该增强自己的能力和韧性,做到有备无患,排除万一。随后,田老师向大家 科普了家庭应急计划和逃生地图制作,让每位志愿者绘制自己的家庭逃生图,并一一点评。
灾害制图技能科普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多次强调:“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基地希望通过开展更多科普活动,提升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树立正确的灾害观。同时,基地也将不断研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更多人学到防灾减灾知识。
合影
拟稿:曹丽
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