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为了有效加强社区的安全能力建设,提升社区组织能力、居民应急能力,响应我国政府提出的“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应急管理方针,同时为校社联动找到更精准的切入点,探索基于校社协同服务学习和资源共享的、亲民长效的平安社区建设新模式,由四川大学防灾减灾教育科普基地及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党支部防灾减灾教育志愿服务队联合成都市锦江区东光街道永兴社区委员会及居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9活力永兴社区安全营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圆满拉下帷幕。
活动开始前,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负责人曹丽发表讲话,指出社区安全作为整个社会安全体系的基础结构,易于受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风险的威胁,强调了社区安全应急实训科普的重大意义,简要介绍了此次科普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板块即:初期火灾处置、模拟烟雾逃生、模拟119报警体验,并讲解了操作要点和专业知识。随后,四川大学防灾减灾教育科普基地课程老师许成哲分别向“院落守护人队”和“社区响应人队”的领队授旗,宣告“活力永兴”社区安全营正式开营。
紧接着,社区居民们在科普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分为两组轮换开展初起灭火、烟室逃生和模拟报警三大专项演练。
灭火帐篷中,参训居民认真听取了主讲人提及的动作要领,配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正确使用灭火器将模拟火焰扑灭,实训合格与否,查看帐篷外数据中心的智能数据测评便可获取。
一旁的模拟报警系统前也排起了长龙,参训者们摩拳擦掌,欲欲跃试。虽已下起了小雨,但仍然浇不灭参训居民们的热情。
而最受关注的要属于逃生烟雾帐篷了,逃生帐篷里黑漆漆,浓烟滚滚,主讲人要求参训者们穿戴护具,低姿扶墙,快速通过,才能合格——红外线探测仪随时报警,拦截未足够低姿的穿行者!
上午11:00,活动圆满结束,社区为大家准备了“平安粽”供大家品尝并合影留恋。在成都市“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此次四川大学防灾减灾教育科普基送专业实训到社区,开展社区应急响应能力提升训练,从而促使居民安居,单位乐业,切实增强了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宿感,为我市平安社区建设新模式增添了华丽的风采,也为“平安社区百日攻坚”行动竖起了一面新旗帜。
拟稿:曹丽 单前程
图片:单前程